「活化」左翼


6.1

半年下來,全球佔領運動已從媒體上絕跡,港人就更不甚了了,搵食最實際,繼續貫徹「左翼不切實際」的偏見。然而要是這樣就end of discussion,就看不到全球佔領運動在世界各地激起的千重浪。港人對左翼的印象,也許還停留在「大鑊飯」、文革,或是嬉皮憤青。劍橋博士、印度學者Jayati Ghosh最近在《衛報》撰文,劈頭便提醒全球左翼運動早已超越了傳統社會主義範式,也引入了切身的在地關注。作者提出七點總結,觀點雖不新鮮,但簡潔易讀,是通識範文之選。

第一點是對民主的理解。很多激進派與建制保持距離,但這股新左更重視如何活化既有民主程序、肅清貪腐與財閥勾結,摒棄一黨專政,致力還原民主制度應有之義。第二點是謝絕中央集權式的同質化管理,進而取大與小之間的平衡,推動自給自足、社區為本的小型生產。這引伸到或會引起理論激辯的第三點:傳統共產主義批評的私有產權。新左或會更情願承認自己是「改良派(又如何)」,反正壟斷與集權皆不足取。

第四點是不像傳統左翼開口埋口「剝削」和「資產階級法律」,新左跟右派一樣大講權利,只是更強調「權利」本身的社會和政治面向和令平民充權發聲。第五點和第六點是重視文化政治與性別差異而非單一政經分析,不要甚麼都階級決定,這個反響也跟近幾十年來後殖民理論與文化研究的發展有密切關係。

最後一點最貼題,就是如何理解環境與科技。傳統社會主義對科技狂熱,大煉鋼、鬥快上太空都是要超英趕美爭做龍頭;又要「綠色革命」養活全國人口,結果耕枯農地、農藥為患。加上氣候變化其實也是公義問題,新左於是更強調有機農業與可持續發展,也反對跨國企業壟斷自然資源。

左翼的價值並非提供「革命」出路,而是活化我們被消費主義與現代管理所麻痺的腦袋。

原文:The emerging left has much to offer a world compromised by capitalism

發表留言